
太钢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学习研讨参考资料之六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第五至第第十二部分,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主线,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学问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等八个方面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这八个方面的要求十分具体,需要大家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有效引导工作实际,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必须响应新时代的呼唤和号召,争当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和示范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大家所处的钢铁行业是国际化竞争十分充分的行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钢铁行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日益凸现,太钢也面临着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紧迫课题。新时代要有新使命,作为党领导下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全球不锈钢领军企业,作为总书记亲临视察过的企业,太钢人必须不辜负总书记的信任、嘱托和希望,响应新时代的召唤,树立远大志向和目标,始终站在全球的视角审视自己,积极应对、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不断迈出改革发展的新步伐,立志成为全球极具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要追求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太钢1000万吨钢,在行业体量不大,但若能成为国家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精品,就极有价值,还能弥补物流等要素成本高的短板。太钢要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立志产业报国为己任,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优势,全力建设无可替代、不可或缺的精品基地,全力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中国制造的典范,为建设制造强国再作新贡献。同时,大家还要认识到,党中央、国务院对山西的发展高度重视,综改试验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在三晋大地展开。太钢身居山西,全省上下正在奋发向上,展现出千帆竞发、你追我赶的大好局面。机遇可遇不可求。大家决不能辜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信任和殷切希望,不(能)辜负全省人民的高度关注和无比厚爱,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勇当全省国资国企改革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和示范者,为山西经济转型发展作出太钢人应有的贡献。
二、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的新特征,争当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和先锋队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思想和重大判断,对于在新的更高层次上推动太钢新的发展意义非凡。一方面,作为国家工业的基础性行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钢铁,钢铁还有很宽广的市场需要靠创新来挖掘;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钢铁的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数量规模供给,而是在追求高品质、好服务,这实际上是从市场用户端发力倒逼钢铁行业通过创新转型升级,是挑战,更是机遇,大家必须抢占先机。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在区域差异上表现更加明显,作为中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区域的钢铁企业,太钢更应该着力在服务中西部、服务地区转型发展上下足功夫,瞄准区域协调发展和地区转型需求进一步通过创新开拓市场,努力实现服务国家战略和自身发展的双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钢铁是大家的命脉和立业之本,不锈钢是大家的灵魂,品种质量是大家决胜市场的利器。提高供给质量和供给能力,全面满足产业升级对新材料的需求,是大家太钢人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大家要贯彻创新发展的理念,瞄准钢铁行业发展前沿和产品核心技术,始终不渝、坚定不移地走新时代的创新之路,打造钢铁行业创新发展的新时代。大家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加快从材料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坚定不移地提升品种质量竞争力,全力以赴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用高质量的钢铁供给产品和更加完美的服务促进转型升级,进一步叫响“太钢创造”“太钢标准”“太钢品牌”;大家要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着力弘扬创新学问,让创新成为全体职工的一种自觉自愿,让创新在企业蔚然成风。
三、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常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进一步把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去年6月,习总书记在视察太钢钢科企业时也给大家提出了“发扬工匠精神”的要求。可以说,太钢的发展离不开一批批钢铁劳模和钢铁工匠。这些年来,大家把发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作为企业企业学问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劳模工匠之力推动创新发展,摘取了钢铁工业皇冠上的一颗颗明珠,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践行习总书记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大家更要在“做精”和“精做”上下功夫,倡导职工面向市场和生产现场主动学习,争做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传承者、质量提升的促进者和品种优化的推动者。在工作态度上,要在连续五年开展敬业度测评的基础上,站在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高度,对一些影响企业敬业度的重点驱动因素深入分析,坚持正面引导,通过持续改善让职工发自内心地认同企业价值观和为实现价值观所设定的目标、流程、架构、管理,并愿意主动地全身心地努力奋斗,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继续稳定提升全员敬业度水平;在工作能力上,要以当前正在进行的职业技能测评工作为抓手,强化对测评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将测评结果与基层人力资源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确保通过员工能力短板分析和改进,不断提高操作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优化操作岗位人力资源配置,改进完善操作人员激励机制,增强操作员工的内在驱动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能力基础;在工作质量上,要坚持在扎实做好敬业度测评和职业技能测评工作的基础上,倡导全体职工把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学习运用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结合起来,通过遵循科学规律,借鉴先进典范,不断探索创新,精益求精地做好本职工作,为企业全流程全系统的高质量工作和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同时,要在激励政策、成长通道、技能平台等方面向劳模工匠倾斜,形成培育和选拔的浓厚氛围,让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成为企业学问的重要基因,形成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必须坚定不移提高绿色发展水平,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山西增光添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时,党的十九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里特别加入了“美丽”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凸显了生态文明的极端重要性。作为城市钢厂,绿色发展是太钢生存的前提和发展的基础,没有绿色发展就没有未来。长期以来,太钢秉持“钢厂与城市是和谐发展的共同体”理念,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成为钢铁行业乃至全国的绿色发展标杆。虽然大家在绿色发展上取得了不俗且公认的成绩,但决不能满足和止步。必须认识到,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大家还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新时代下的太钢,理应加倍努力,持之以恒,将绿色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立志建设更高水平的绿色钢厂,为城市和社会增光添彩。
习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太钢环境容量小、环保压力大,大家必须直面这一现实,在环境保护上进一步树立和强化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重要部署与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牢固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理念,加快实现由“要我环保”向“我要环保”的转变,始终把绿色发展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下决心更加自觉地以环保倒逼理念提升、管理提升和素质提升,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落实“一岗双责”,把生态文明建设同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起来,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先导,更加科学的举措为支撑,创新管理方法,加快项目建设,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源头管控,夯实企业绿色发展根基,构建更完整、更高水平的固态、液态、气态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由企业内部小循环向社会大循环的转变,实现都市型钢厂与现代化城市和谐共生,全力打造企业绿色发展升级版,推进企业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要加大力度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先进技术对外产业化输出,让企业绿色发展成果惠及全社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用实际行动回应全社会对环保问题的关切,树立起负责任企业公民的良好形象。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部署,既是宏伟蓝图,更是行动纲领。让大家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撸起袖子加油干,全面落实党中央的重大部署和要求,奋力推进太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