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钢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学习研讨参考资料之五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的新目标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明确要求,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习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时代要求,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后,作出了分两个阶段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决策和战略安排。这一安排就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而标志着新时代推动大家党和国家确立了新的奋斗目标,迈上了新的征程。
一、确立新目标新征程的重大意义和历史依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其中,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眼下最重要的奋斗目标,是大家党确立的第一个百年也就是建党100年时的奋斗目标;之后,大家党要带领全国人民踏上新的征程,朝着第二个百年目标也就是建国100年时的奋斗目标迈进,这个目标就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目标描绘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战略安排,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谋划和使命担当。
在不同历史阶段,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提出相应战略目标引领事业发展,是大家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验。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设想,大家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大家先后提前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宣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这就是“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一关系全局的深刻变化,党中央审时度势、总揽全局,充分认识经过长期努力,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形势,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新方位,顺应时代新特点,提出分两个阶段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这是对“三步走”战略目标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深化和推进,凸显以习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战略思维、进行战略谋划的高超智慧和卓越能力,展现出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光明前景,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二、新目标新征程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九大之前,大家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学问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的分阶段安排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习总书记强调,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正如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要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第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大家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第三,“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两阶段安排。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实际上把过去大家党确定的到本世纪中叶或建国100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前了15年,在此基础上,又新提出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
可以看出,党的十九大不仅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前到了2035年,还丰富和拓展了“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涵。将第二个百年目标升级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源于我国经济近40年来年均9%以上的增长速度,源于中国经济稳居世界第二的体量,源于人民生活水平的长足提升,源于各方面事业的根本进步,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涵更加充实、更加丰富、更加气势磅礴。
三、确立新目标新征程的重要启示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确立带给大家深刻的启示:
第一,充分体现了大家党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和执政为民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后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大家党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时代要求作出的必然选择,顺应了实践发展要求。这样的新目标、新征程,植根于时代变化、着眼于人民需求,更彰显着当代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忘初心的情怀、牢记使命的责任。
第二,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没有其他国家能像中国那样,既有长远发展规划,又有短期发展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利于激发发展活力并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不少西方学者这样解读中国的成功密码:当很多国家在搞“拳击赛”的时候,中国一棒接一棒地跑着历史的“接力赛”。大家要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学问自信,凝聚起中华民族的一切智慧和力量,奋力实现新的战略目标。
第三,实现新目标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今天,大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报告提出了“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一是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二是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大家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三是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学问自信,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报告强调,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这一宏伟蓝图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只要大家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