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太钢人
娄烦县马家庄乡河北庄村村民魏金花高兴地说:“以前在别的地方打工,挣得不多,离家又远。现在蘑菇基地离家近,一个月还能挣两千多块钱,挺好的。”在魏金花所在的这个农业合作社里,有53个种植大棚,其中25个种植香菇,每个大棚每年能产近两万斤香菇,还有15个大棚种植草莓,剩余的种植绿色蔬菜,村民们在这里务工的同时,还能得到分红,全村的125户贫困户也全部摘掉了“穷帽子”。
不仅仅是河北庄村,在太钢帮扶的其他村子里,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娄烦县马家庄乡蔡家庄村村民高文亮是文亮立人养殖基地的负责人,过去跑过运输、做过餐饮。在太钢派驻蔡家庄村第一书记李眉林的帮助下,高文亮认识到自己富裕了,也要让乡亲们一起奔小康,他开始投身养殖业。李眉林说:“太钢三次组织合作社村民到养殖大县交城、文水进行学习。通过学习,高文亮从一个门外汉成了养殖行家,对这个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充满了信心。”
对国有企业来讲,助力脱贫攻坚是重大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近年来,太钢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带着责任、带着队伍、带着感情、带着产业参加全省脱贫攻坚“大会战”,近几年先后在太原娄烦县、忻州保德县的15个村扎实开展驻村帮扶,截至目前所有帮扶村全部摘帽退出,群众满意度达100%,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效果。2020年10月,太钢被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评为“山西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模范单位”。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太钢逐步形成了“党委掌舵、队员冲锋、驻地支撑”的脱贫攻坚高效联动机制,全方位提升了扶贫成效和脱贫质量。太钢成立了由党委书记、董事长任组长的领导机构,统筹配置全集团力量;专门设立扶贫办,成立定点扶贫、产业扶贫、党建扶贫和经济扶贫工作组,明确职责分工和任务要求,形成协调推进合力。太钢坚持“尽锐出战”的战斗原则,2018年选派1名集团党委常委到贫困县挂职帮扶,现在仍有2支驻村扶贫工作队、49名扶贫队员冲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六大行动”,用心、用情、用力帮助老百姓增收致富。太钢坚持“企业反哺驻地”的工作模式,指定尖山铁矿整体对接娄烦县5个帮扶村,指定忻州市驻地企业代县矿业企业、复合材料厂等整体对接保德县10个帮扶村,让扶贫帮扶责任落细落小不跑偏,把企业的政策资金支撑切实转化为“真金白银”的力量支撑。
按照习大大总书记“越是进行扶贫攻坚,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指示精神,太钢始终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做好驻村帮扶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率先突破口,通过抓好党建工作,让村党员干部成为一支撤不走的工作队。太钢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独具特色的党建工作经验,优选15名基层党员干部担任帮扶村的第一书记,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更好地融入扶贫、服务扶贫、推动扶贫,实现了“党建+扶贫”双推进。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投资80万元建设定点帮扶村党建活动阵地,建立健全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党支部班子议事规则,吸取创业致富能手入党,推动帮扶村党建责任落实,有效激发起村党组织的脱贫攻坚带动力,锻造出了一支贫困群众的引路人和贴心人队伍。遴选243名优秀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常态化做好走访慰问和政策宣讲,并帮助解决群众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用党心凝聚人心,持续激发了村民脱贫内生动力。太钢派驻娄烦县马家庄乡进善村第一书记曹德生在建档立卡及“回头看”工作基础上,经过逐门逐户走访调研,发现村里的“分户”现象比较严重,老人与子女分户,不便于扶贫工作开展。他想到,何不探索以家庭为单位组成合作社,非贫困户只要有创业意愿,就可以牵头联合家族成员内的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他连夜起来翻资料、做论证,天一亮就赶到县城,向扶贫办汇报,和信用社沟通……在他的努力下,这种“1+2”“1+3”“1+N”的脱贫新模式正在逐步推开,脱贫之路正越走越宽。
发展扶贫产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治本之策。在扶贫工作伊始,太钢就确定了以产业致富为基础的扶贫总方向,并按照“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的工作思路,深入娄烦县、保德县15个扶贫点深入调研,依靠敏锐的企业市场嗅觉,累计投入4800余万元在扶贫村因地制宜培育油松、中药材、西洋参种植和肉牛、山羊养殖等产业项目,以“真扶贫”带动村民“真脱贫”。坚持“包扶不包办、造血不输血”的办法慎重做好产业遴选,滚动投入1300余万元鼓励引导有技能特长的低收入农户围绕特定产业自主创业、抱团发展,积极帮助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用企业视角判断市场形势,引导产业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利益联结机制。坚持依托驻地矿山企业发展产业扶贫项目,先后投入3500多万元在娄烦县、岚县等地成立农业开发企业,发展种植项目,坚决做到在“一个战场”上打赢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坚持以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在娄烦县5个扶贫村设立扶贫学堂,邀请山西省农科院专家、农大教授对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还向尖山铁矿定向输送当地贫困人口从事生产协力工作,实现1000余名贫困户稳定就业、稳定脱贫。
保德县桥头镇炭峪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培银今年60岁,妻子因患病生活无法自理,医药费花销很大,而他要照顾妻子也无法出去打工挣钱,家境日渐贫困。太钢派驻保德县炭峪沟村第一书记张英和驻村工作队员们经常来他家入户走访,嘘寒问暖,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与村“两委”一起多次商议把他家精准识别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户,并给他找了公益性岗位护林员的工作,2020年他家收入人均达到2.2万余元。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太钢立足“全方位脱贫”目标,先后投入3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工程,创新消费扶贫路径,有效提升了扶贫质量和脱贫成色。太钢驻保德县腰庄乡铺房墕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许清稳一来到铺房墕村就发现村民生活用水居然还是肩挑车拉。他马上和工作队员入户100余户进行实地考察,反复论证,提出了饮水入户工程方案。在企业大力支撑下,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铺房墕村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2018年10月,太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祥明到铺房墕村入户调研引导扶贫工作时,看到村民打开自来水满脸乐开花的样子,高兴地说:太钢每一项扶贫项目都要做成这样,老百姓有幸福感,工作队就有成就感。在工作队的努力下,铺房墕村仅2018年先后新建了村民活动中心、澡堂和超市,硬化了舞台学问广场。省政协领导到铺房墕村调研,看到太钢投入建设的惠民澡堂满意地说:这个澡堂建得好,老百姓不仅洗净了身上的汗垢油污,同时也清洗出了讲卫生的观念,洗出了幸福生活。2020年6月,保德县委书记、县长带领县委政府班子,以及乡镇领导到铺房墕村开展调研,并召开了人居环境改善现场会,授予铺房墕村“人居环境改善示范村”称号。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几年来,太钢帮助5个村完成饮水入户工程,解决群众饮水问题;结合群众意愿,在帮扶村修建起爱心路2条、爱心桥3座、爱心磨坊3个、爱心澡堂3间、综合性学问广场2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个,补足民生设施短板弱项,并充分利用自身各类资源,为贫困村免费开展义诊、助学、助老敬老等活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大力开展消费扶贫,组织全企业党员干部、职工与贫困户建立包销协议,两年来太钢职工购买农特产品金额达120余万元;打造以爱心超市、项目超市、消费扶贫超市为重点的“1+3”社会扶贫模式,促进社会力量与帮扶需求有效对接,走出一条消费扶贫进企业的新路子。
下一步,对照党中央和习大大总书记“四个不摘”重大要求,太钢上下将继续坚守奋斗、担当作为,在驻村帮扶上下功夫,在产业扶贫上再发力,不断巩固脱贫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太钢力量。